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全国最具爱心慈善捐助个人、中国龙工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新炎先生,是从革命老区、中央苏区福建上杭走出来的一位著名企业家。早在1998年,事业初成的李新炎先生,就开始关注和支持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公益事业,走上了报国为民的慈善之路:
2000年3月,李新炎先生捐资300万元建设龙岩市人民广场“公正在”雕塑及其配套设施;捐资310万建设上杭紫金公园;捐助20万元给世界客属恳亲大会,被聘为永远名誉会长;
2003年5月,捐资100万港元给国家卫生部,支援抗击非典;
2005年,捐资510万元用于龙岩学院图书馆建设;捐助100万元支持上海松江区的新农村建设……
从1998年到2008年这短短的10年时间,李新炎先生就为社会公益事业捐助了5000多万元。
2008年初夏的一天,龙岩学院报告大厅,欢声笑语,喜气洋溢,500多名学子和省市有关领导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欢聚一堂,共同见证了福建省龙岩市李新炎慈善基金会的诞生。
李新炎先生出资1000万元人民币,在省民政厅关心支持下,建立了龙岩市首家非公募慈善基金会“李新炎慈善基金会”。这标志着闽西的慈善事业又有了一个新的突破,李新炎先生的慈善之旅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完善的公益慈善机构,规范的慈善资金管理,大爱无疆,阳光操作,慈善事业迈出更加坚实的步子。李新炎先生一直钟情的人生第二事业,公益慈善事业,再次得到升华,走上了健康发展高速大通道。
慷慨捐资 助推慈善
李新炎慈善基金会成立后,李新炎先生带领家属子女年年向基金会捐资。他和夫人每月将公司发来的薪酬全部捐给基金会;年终公司分红,他从中抽出一定的比例,捐给基金会。在他的带动下,他的子女每年都积极向基金会捐款。
2008年12月,李新炎先生的父亲高龄辞世。其父亲临终时拿出自己多年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10万元,嘱咐他转交给基金会,捐给那些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李新炎先生含泪处理了父亲的丧事后,把治丧期间收到的所有慰问金,连同父亲的10万元存款,全部转捐给基金会。2012年8月,李新炎先生的慈母去世,他再次把收到的慰问金全部捐赠给基金会。
六年来,李新炎先生及其家人先后向基金会捐献了1.1亿元的资金,加上基金会成立之前捐助的5000多万元,李新炎先生先后为社会公益事业的捐资总额已经超过1.6亿元。
爱心感召,龙工控股公司及其干部员工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纷纷向基金会捐款,李新炎慈善基金会先后收到各种爱心捐款1.3亿元,成为闽西乃至福建具有较大实力和公信力的民间慈善组织,是海西社会慈善事业重要的一支生力军。
捐资助学 培育人才
捐资助学,成人达才,是李新炎先生始终关注并乐此不彼的慈善工作。他常说,国家要繁荣昌盛,培养优秀的高素质人才是最基础的工作。
从2002年开始,他就对上杭县家庭贫困的中小学生实行资助,与县教育局签订协议,对那些家庭十分困难、遭遇天灾人祸以及失去父母的孤儿,资助他们在中、小学期间的全额学费和生活费,直至高中毕业。基金会成立后,他继续资助这些贫困学生,并资助部分极困学生直至大学毕业;到2012年,李新炎先生和他的慈善基金会,先后资助了上杭2310名的贫困大学生,资助资金多达274万元。
从2007年开始,李新炎慈善基金会又将捐资助学的范围扩大到龙岩市的“五县一市一区”和江西的高安市;2012年又在此基础上将龙岩一中、龙岩高中和龙岩学院单列出来作为独立的受助单位,进一步帮助新入高校的贫困学生。七年来,李新炎慈善基金会又捐助了1247万元助学款额,又有5300多名的贫困学生在资金会的直接帮助下完成了学业。
此外,李新炎先生还主动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联系,由基金会向复旦大学硕博连读学生成长基金捐赠50万元,用于资助该院攻读硕士、博士等进行国家科研的贫困学生,为国家培养高端技术人才。
助孤助困 广施仁德
孤儿是最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关爱的弱势群体。李新炎先生特别关注革命老区的孤儿养育问题。在他的关心支持下,2008年基金会设立爱心助孤项目,先后对上杭、连城、漳平、武平等4个县(市)贫困孤儿进行资助。连城县有两位无依无靠,从小就被弃养的女孤,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得到基金会的资助,基金会还指定专人负责联系,并帮助她们分别进入龙岩一中和龙岩华侨中学读书,每个月发给她们每人400元生活费,直至她们高中毕业。其中一位孤儿进入大学,另一位成为幼儿教师。六年来,基金会助孤总额105万元,直接受助孤儿1050人(次)。
济困扶贫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新炎先生十分关注城镇下岗待业的特困职工,为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基金会从2008年开始,与龙岩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联手,开展为困难职工送温暖的活动。资助对象为龙岩市企业下岗职工或家庭因天灾人祸,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的贫困职工家庭。每年资助50户贫困家庭,每户1000~2000元。每年春节,李新炎先生夫妇还经常挤时间前往革命老区的边远山村,对生活困难的家庭给予重点的帮助。六年来,基金会先后资助了400多户的贫困职工,发放资金9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