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三季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较为复杂的内外部形势,外贸压力大、市场收缩、利润空间挤压、融资困难等诸多问题依然存在。对此,在近日召开的中国工业经济论坛上,赛迪智库中小企业研究所提出,应积极创新,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同时,创新服务模式,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狠抓落实,进一步强化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
加快阳光化民间金融步伐
2013年4月公布的《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中国现状及亚洲实践》调查结果显示,有59.4%的小微企业表示,其借款成本在5%~10%,更有四成以上的小微企业表示其借款成本超过10%。在融资成本方面,有31.8%的小微企业主认为向银行贷款的成本最高,占比最高。
“现有的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导致金融机构并不完全采纳贷款企业单方面出具的材料,还需要第三方机构验证,这些费用最终会由企业负担。”赛迪研究院副院长杨拴昌在论坛上表示,过高的信贷标准、繁琐的信贷手续对中小微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设置了重重障碍,更是难以满足小微企业融资短、小、急、频的需求。因此,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仍是当务之急。
据此,赛迪智库中小企业研究所建议,下一步需要采取措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一是积极创新信贷服务方式,对小企业贷款可实行差异化的监管思路,简化贷款手续,减少审批环节。二是加快阳光化民间金融步伐,强化对小额贷款、民间借贷等方面的规范、监管和服务,放宽对金融机构主体的限制,鼓励民营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中小金融机构,引导各类金融机构设立中小企业服务专营机构和增发贷款。三是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推进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解决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问题。
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尽管政策涉及范围较广,包括融资、人才引进、技术、中介服务等问题,但是目前大多数政策措施更集中于融资难、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此外,很多地方出台的支持政策措施内容过于粗犷,缺乏细化可操作性的配套办法。对此,赛迪智库中小企业研究所提出在政策取向上应该多措并举,加强对于法律、知识产权等社会服务的关注度,多方面、多层次地全面完善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首先是按照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发展方向,大力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各类专业服务机构。其次要创新服务模式,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和“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运行机制,为中小企业提供高质量的融资担保、信息咨询、技术创新、人才培训和市场开拓等公共服务平台。再其次是有针对性地加大职业培训结构和比例调整,提高中小企业用工质量。
杨拴昌认为,研究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助于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局。具体来说,要避免政策不实或难以执行的情况,完善政策的制定机制,把握好政策出台的节奏;加强政策执行中的反馈机制建设,提高政策的及时纠偏和自我完善能力,确保政策的落实;要逐步消除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性和政策环境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