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在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唐利民向大会书面报告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4年计划草案。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报告显示,2013年,预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有望突破2.6万亿元,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781.1亿元,同口径增长14.5%。
投资消费稳定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049.2亿元,增长16.7%。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及社会事业三大重点领域完成投资16724.2亿元,其中,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增长34.5%。民间投资完成11507.3亿元,增长19.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提高到54.7%。
预计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355.4亿元,增长13.9%。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预计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500亿元,增长3.5%。粮食总产量3387.1万吨,实现连续7年增产;肉类总产量增长3.6%;水产品产量增长6.3%。预计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3500亿元,增长11.5%;全部工业增加值11400亿元,增长10.8%。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369项,新升级4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新认定7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预计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9200亿元,增长10%左右。金融、物流、电子商务、旅游等行业加快发展。
城乡区域竞相发展。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预计城镇化率达到45.1%,提高1.6个百分点。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22.4万套,启动改造城市棚户区和危旧房25.6万户。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全面启动,第二批60个省级新农村成片推进示范县加快建设,建成各类新村聚居点9483个。区域发展进一步协调,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过千亿市(州)新增资阳、内江、自贡3市,达到12个,地区生产总值过百亿的县(市、区)新增12个,达到97个。天府新区建设进展顺利,在建项目超过600个,预计完成投资1560亿元,增长25%左右。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统筹城乡“五项改革”全面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在川落户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新增13户,达到200户。全省进出口总额达到645.9亿美元,增长9.2%。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事业、医疗事业、文化体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省公共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的比重达到64.1%,十项民生工程和新增八项民生事项年度任务全面完成。居民收入稳步增长,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50元,增长1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7780元以上,增长11%以上。社会保险体系加快健全完善,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分别增加99万人、144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6%以上。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预计全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5%,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排放量完成年度目标。8个全国环保重点城市按新标准发布PM2.5等监测数据,对25个省控城市实行了空气质量排名。
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有序推进。“4.20”芦山强烈地震震后7天累计救治伤病员4万多人次,震后3个月完成过渡安置任务。编制实施了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11个专项规划,开工建设城乡住房8.12万户、维修加固37.06万户,开工建设学校328所,医疗卫生机构67个。
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14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如下: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第一产业增长3.5%左右,第二产业增长10.4%左右,第三产业增长9%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6%左右;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0%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3%以内,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全面深化改革,着力释放改革红利。重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突出抓好产业投资,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挖掘培育新的投资增长点,切实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大力推进创新驱动,促进工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序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
加快服务业改革发展,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努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切实抓好农业生产,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坚持以人为核心,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切实优先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着力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
加快培育新兴增长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五大经济区协调发展,着力打造区域发展新支撑,加强县域经济发展。
积极扩大开放合作,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机制。加强对外合作,积极承接重大产业转移,大力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力发展优质清洁能源。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继续实施“十项民生工程”,重点抓好19件民生实事,扎实做好就业工作,大力提高城乡年居民收入,着力增加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切实推进芦山灾后恢复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