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雾霾等大气污染治理。会议要求在抓紧完善现有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以下措施:一是加快调整能源结构。二是发挥价格、税收、补贴等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对煤层气发电等给予税收政策支持。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今年安排100亿元,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实行“以奖代补”。三是落实各方责任。
实际上,自去年初以来,华北地区连续出现雾霾天气,中央及地方政府多次提及大气污染治理问题,市场对于大气治理的政策保持了较高的预期。
日前,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在2014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表示,2014年将认真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严格控制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煤电项目;确保2015年底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重点城市供应国V标准的车用汽、柴油,2017年底前全国供应。
在11日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环保部副部长翟青介绍,环保部确定的2014年度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是: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减少2%,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5%。今年各地要完成1473个项目,电厂脱硝再增加1.3亿千瓦,钢铁烧结机脱硝增加1.5万平方米,黄标车淘汰300万辆。
他同时介绍,《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以后,环保部门对京津冀及周边六省(区、市)提出了细化的要求。环保部还和全国31个省(区、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细化分解梳理了近期需要完成的22项政策措施。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2014年全国地方“两会”相继召开,污染防治立法成最大亮点,雾霾防治、水污染治理、生态红线划定是环保三大要务。
2013年以来,继陕西之后,《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成为国内第二部新修订的省级地方大气污染防治法规。该条例旨在从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入手,实现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污染物排放控制,为各项措施提供法律保障。条例1/3的罚则对污染环境的行为予以规范,同时部分行为加倍处罚,罚无上限。
市场人士表示,环境保护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节能环保产业不仅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手段,更是经济保增长的主要内容。在这个大背景下,从事节能环保业务的公司可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国家花大力气治理大气污染,从目前推出的一系列举措来看,可谓是快马加鞭。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大气污染防治产业的相关上市公司,尤其是脱硫脱硝领域上市公司或将实质受益。”一行业分析人士表示。
市场人士建议关注以下四大领域环保股: 1.空气质量监测领域。要进行PM2.5等颗粒物的污染治理,首先受益的是检测仪器厂商,主要投资标的有先河环保、聚光科技、天瑞仪器、雪迪龙等。 2.除尘治理领域。从根源上杜绝颗粒物的排放是治理的本质,从事大气除尘、工业粉尘治理的有龙净环保、科林环保、三维丝、菲达环保等。 3.硫化物、氮氧化物治理领域。因为氮氧化物或硫化物在空气中可生成毒性更大的硝酸或硝酸盐气溶胶,形成酸雨,造成严重危害,涉及脱硫脱硝的主要上市公司有燃控科技、龙源技术、九龙电力、国电清新、永清环保等。 4.空气净化领域。空气净化设备类企业前景光明,尤其是提供工业企业空气净化的创元科技。
重点概念股点评
科林环保:现为国内最大的袋式除尘设备专业制造企业之一,生产的袋式除尘器广泛应用于钢铁、电力、粮食加工、建材等诸多行业的除尘、物料回收和气体净化。据悉,科林环保募投项目之一的“年产40万平方米过滤面积大型袋式除尘设备扩建项目”厂房建设已经完成,预计年底能够投产。公司在冶理PM2.5方面拥有技术优势,未来将充分受益于上述等大气污染治理相关政策法规。
菲达环保:公司是我国工业除尘设备的龙头企业之一。公司在保持火电厂除尘改造市场竞争优势之外,已开始向钢铁及化工等行业拓展业务,已中标合肥一家大型垃圾发电公司下辖的电厂尾气综合处理样板工程。
聚光科技:公司产品涵盖环境监测系统、工业过程分析系统、安全监测系统和实验分析仪器四大业务领域,可以为环境保护、工业过程、公共安全和工业安全提供一系列综合解决方案。除了传统的产品市场外,公司还在积极地开展第三方检测服务和运营维护等业务。
龙净环保:三季报预增,业绩进入释放期。公司电袋除尘、余热利用低低温电除尘、湿式电除尘等技术获得客户及环保部门的认可和重视,是国内除尘领域内获得最多、技术及产品类型最全的环保企业,在300MV以上大机组项目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雪迪龙:脱硝景气周期可持续,关注工业锅炉脱硫进展。公司作为烟气监测龙头,保持了稳健的发展势头;展望未来,公司脱硝监测CEMS高景气可持续,而随着工业锅炉脱硫等政策升级带来的市场扩容,有望给业绩带来超预期可能。
泰和新材:主导产品为间位芳纶,可用作高温过滤纤维,因耐高温在空气中不燃烧等性能及较高性价比,受到环保企业青睐,公司用芳纶制成的高温除尘滤袋,已在水泥、钢铁等领域广泛应用,目前公司用于高温滤料的芳纶业务销售近亿元。
深圳惠程:公司是主要的袋式除尘器耗材生产商,其高性能纤维原料聚酰亚胺技术壁垒高,进口替代机会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