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是从总干渠向郑州配套水厂的输水管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郑州境内共设置7座分水门(19~24号和24-1号口门),分别向新郑市、航空港区、中牟县、郑州市区、荥阳市和上街区供水,年分配水量5.4亿立方米,受水水厂10座,惠及市民800多万人;设置7座提水泵站。共布置输水线路18条,总长97.65公里,其中管道输水线路长92.92公里。输水线路穿越铁路9处、主要公路7处、城市主要道路132处、较大河渠24处、各类重要管线165条。省发改委批复总投资19亿元。
郑州配套工程城区段占很大比重,穿越工程多、设计变更多,施工技术难度较大,其中在河南省水利工程史上属于最大沉井式泵站、长距离输水隧洞以及单次顶进680米顶管等7处工程被省南水北调建管局列为风险点控制工程。
由于郑州市配套工程比省内其他省辖市晚开工10个多月,加上设计变更多和穿越城区线路施工环境复杂等多种因素影响,工程建设一度滞后。今年2月底,仅完成总工程量的26%,在全省11个省辖市中排名倒数第二。为尽快扭转被动局面,面对压力和困难,郑州市南水北调办公室通过调整班子分工,梳理存在问题,建立征迁、建设、设计等台账,明确各县(市、区)政府责任,加快施工进度。截至8月底,已完成配套工程建设总量的76%。通过开展配套工程建设大干“100天劳动竞赛”活动,调动各参建单位的积极性;建立“配套工程建设督察通报”机制,督察情况以周报形式向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报告;采取“政府例会”制度,坚持每周召开一次政府主管市长参加的工作例会;实行班子成员分包线路、工作人员蹲点工作机制;大胆进行技术革新五位一体战略部署,在城区交叉施工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敢啃硬骨头。3月至8月底,全体人员牺牲所有节假日进工地,加大对工程的统筹管理力度。
虽然郑州配套建设的任务艰巨,但是广大干部职工表示,通过团结拼搏,一定能够顺利完成配套工程建设,让郑州市民如期吃上丹江水。(本文来自河南日报(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