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伊始,中国经济开始展翅高飞。在这一强大的动力支撑下,中国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电力、化工以及城镇化建设迈开大步,急速前行。此时,对于拥有施工设备,尤其是拥有单台价格极高的起重机、挖掘机等用户而言,遍地是机遇。韦治献就是当时牢牢把握住机遇的人群中的一员。2000年的某一天,韦治献做出了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次决定,拿出家中所有存款购买了一台徐工汽车起重机。
“谁曾想,当时的‘冲动’之举,让我与徐工结伴而行十余年。而在这十多年中,正是在徐工的大力支持下,使得我们成为了安徽地区最大的民营吊装企业之一。同时,在我们这些大用户、忠实用户的支持下,徐工成为了中国最大的起重机制造商、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回忆起十多年前的选择,韦治献难掩兴奋。
其实,韦治献进入吊装施工领域绝非“冲动”之举,因为单单在产品的选择上,他就下了很大功夫。为了买到合适的产品,选择可以长期合作的品牌,韦治献不仅拜访了当地很多吊装企业,了解业内人士的看法,而且跑遍安徽省大大小小的城市,走访各种品牌的代理商、经销商,实地了解企业产品和服务支持。最终,韦治献选择购买徐工产品。“从当时来看,徐工的销售和服务网络是国内厂家中做得最完善的,而且产品质量性能领先,产品系列最为完善。”对此,韦治献说道。
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间,随着业务量的迅速扩大,韦治献开始成立公司,进行规模化、规范化经营,并大量采购起重机产品,与之成正比的是,公司的营业额水涨船高。据其介绍,目前他们公司已经拥有徐工近30台起重机,其中100吨以上的大型产品就有8台,最大的是徐工300吨全地面起重机。“我最欣赏徐工的一点是,他们并非只顾埋头卖设备,而是从不间断的对施工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调查、研究,无论是产品创新,还是产品系列完善不仅始终走在行业前列,而且持续超越用户的预期。”谈及徐工,韦治献不禁竖起大拇指。
的确,如韦治献所说。随着中国风电、核电等能源建设、化工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大型化发展趋势明显;与此同时,由于中小吨位起重机进入门槛太低,用户数量迅速膨胀,相互之间的竞争持续激烈,盈利能力急剧下滑,很多规模较大、实力雄厚的吊装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超大型起重机领域。为了满足这一趋势,徐工率先推出了500吨、800吨、1200吨超大型起重机。“从目前来看,风电将成为中国能源建设的重头戏之一,而2-3MW的风机已成为主流趋势。500吨全地面起重机只能吊装1.5MW的风机,这就意味着将来千吨级的产品会有用武之地。目前,徐工800吨、1200吨的产品都已经历过市场严格的检验,口碑相当不错,我们公司也琢磨着引进1台,增强公司实力。”对此,韦治献说道。(本文来自徐工)
扫码下载机友会APP
或各大应用市场搜索“机友会”下载
获取更多资讯
扫码关注路面机械官方微信
今日(7月26日),《徐州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把握闯关突围机遇 精准出击“三高一大”-徐工打造技术“珠峰登顶”》的文章,深入介绍了徐工创新发展之路,引发了众多关注。
[详情]7月20日,市科技局公布2015年度徐州市奖金奖获奖名单,10个获奖名单中,有5项是徐工集团创造。 据了解,目前,徐工集团拥有有效授权4573项,其中授权发明596项;在国际标准、国家与行业标准制定方面处于行业主导地位;国产首台套产品100多项;荣获多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详情]青岛,一个拥有无数美称的滨海城市,仅从别名,就能感受到这座城市所经历的岁月故事以及它的迷人美景。青岛旧称“胶澳”,别称“琴岛”、“岛城”,又被誉为“东方瑞士”,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沿海,胶东半岛东部,东。
[详情]说起2016年的网红,你也许首先想到的是集美貌和才华于一身的女子“papi酱”? 或者想到段子手薛之谦的励志故事? 再或者是想到了充满“魔性”的叶良辰? NO! NO!NO。
[详情]7月22日,由徐工起重机械事业部主办的,2016年“G能大咖 由你来战”吊装专家年度技能挑战赛,第一阶段赛事告一段落。 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们,在这里相互学习、彼此切磋,开阔视野、放大格局,为自己的吊装生涯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详情]走过活力新生、孕育了川蜀文明的四川广汉,这一次与您相约千年帝都——陕西西安。 开战在即,请开启你的逐梦之旅。
[详情]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
[详情]近期,所谓的“南海仲裁案”将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中国南海:这里海岛星罗棋布,物产丰富,是中国对外交流的南大门,也是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我们的先辈在这里活动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无论是历史还是法理,南海都是中国固有的领土。今天,我们的故事就发生在南海上。
[详情]“齐多甘泉,冠于天下” 宋代文学家曾巩这样评价济南——济南的泉水不仅数量多,而且形态各异,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地下涌出,汇为河流、湖泊,正应了那句“家家泉水,户户垂柳”。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