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有这样一个港口,
短短几年,
已购买了近50台徐工装载机,
其中多台为大吨位产品。
为何如此青睐徐工
Why?
1、征服恶劣工况,重载节能
在一派繁忙景象的港口作业现场,几十台不断穿梭,挥舞着金色巨臂的徐工装载机着实另人瞩目。
“今年港口非常忙,全年吞吐量要增长1000多万吨,所以平常都是24小时作业,司机三班倒,歇人不歇车。”对此,港口车队队长赵军感叹道,“幸好有这些给力的徐工装载机,品质出众,作业效率高,才能保障港口散料的转运速度,提高效益。”
战服恶劣工况
徐工大吨位装载机
2011年,该港口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尤其还增加了一些镍矿等金属矿粉业务,原有装载机的装车效率明显跟不上节奏。
“我们开始考虑使用大吨位装载机,两台徐工LW900K随即进港,作业效率立竿见影,同样装一车镍矿粉,5吨装载机需要8-12铲,而9吨装载机只用4铲即可。效率高出了好几倍,极大程度保证了转运量。”
2013年,徐工推出了大吨位LNG装载机产品,
港口又购进了10台徐工LW800K-LNG装载机
节能高效,性能卓越
为“绿色港口”建设如虎添翼。
徐工LNG装载机
引领装载机行业“气”时代的到来
行业首家
徐工大吨位LNG装载机
节能环保,绿色港口
徐工LNG装载机
2、24小时作业,保姆式服务就在身边
在港口作业,
24小时工作制,人歇机不歇
设备售后服务至关重要
徐工派来设备“大保姆”
动力强劲,性能卓越
徐工LNG装载机
针对该港口的特殊情况,徐工铲运采取了驻点保姆式服务,服务人员常驻港口,24小时待命,只要设备出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与此同时,徐工铲运还在港口设立了一个配件库,确保配件供应。
“我每天手机24小时开机,不管白天还是晚上,只要用户来电话了,第一时间就赶到施工现场,解决问题。不过,我们的设备越来越强大,故障率越来越低,当然也对我们技能提升提出新的要求,我这位老同志也要坚持学习,跟得上咱们装载机的发展速度。”具35年服务经验,在该港口驻点服务的工程师刘明话中透露出徐工人特有的匠心精神。
金牌服务,全力全程
徐工装载机金牌服务
进入2017年,该港口业务明显增多,港口又新购多台徐工ZL50GV高端装载机。
“V系列产品品质完全是第一的水平,视野更开阔,舒适性大幅提升,人性化的设计也很多,司机都抢着开。我给很多港口兄弟单位推荐了徐工V系列装载机,‘中国好铲车,徐工V系列’这个美誉并非浪得虚名!” 赵队长对以后与徐工装载机的合作信心满满。(本文来自徐工)
扫码下载机友会APP
或各大应用市场搜索“机友会”下载
获取更多资讯
扫码关注路面机械官方微信
党的十九大报告吹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号角,在事业部上上下下引起强烈反响,迅速掀起学习热潮。事业部党委、各党支部、各单位积极组织学习贯彻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组织集体学习、研读报纸材料、手机微信学习、班前班后会宣贯等多种方式,多渠道。
[详情]2017年第四届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大会在北京召开,峰会发布了“2017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徐工集团继续稳居前10强,位列第7位,连续数年成为唯一进入前10位的中国企业。
[详情]近期,在杭州望江隧道工程现场,重达280吨的“钱江号”盾构机刀盘在徐工XGC650履带起重机的神力支撑下,经过起吊、翻身、下井等一系列关键动作,一气呵成,顺利完成吊装。
[详情]靠实力说话,也拼得起颜值,经得起全球市场考验!这就是徐工品牌! 不信看看咱面向粉丝们开展的“技术领先、用不毁”寻找最美徐工基础产品施工案例征集的作品。
[详情]2017年11月21日—22日,由中国质量协会主办的“2017满意中国年会”在浙江省宁波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区、各行业的企业代表400余人参加了年会。
[详情]吊装是一门艺术,它可以这么做,也可以那么做! 吊车是一名战士,它应该这么选,还应该这么挑! 徐工用户故事,集结中国吊装圈所有的牛人大咖, 分享他们的真实经历,学习吊装这门艺术! 本期的艺术吊装节目,我们带您来到山东,去探访这里的吊装大咖! 山东滨州惠民县。
[详情]“我问你答,模型来拿”有奖问答活动,第十四期获奖名单! 我们会继续送出徐工起重机械定制精美礼品!欢迎大家来一起互动留言! 参与详情: 本期回复格式:讲讲你的生意经:起重机,我就买_______的!并说明这样选择的理由。
[详情]11月24日,江苏省第六届“南通航院杯”船舶行业电焊工技能大赛决赛落下帷幕。 徐工技师学院4名学生代表徐州市参赛,与全省14家企业、7个地市级以及8支院校学生代表队共100多名选手展开激烈角逐,最终斩获三项第一。
[详情]全球首台八轴全地面起重机徐工XCA1200,配电站智能远程巡检机器人……28日,随着2017江苏省工业设计产品大赛获奖作品揭晓,第四届江苏工业设计周在南京开幕。一个个夺人眼球的炫酷设计,展现现代化生产生活的蓬勃生命力,工业设计与制造业融合的脚步正越来越快。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