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沥青混凝土及其摊铺质量。间歇式拌合站的工作原理是中央控制室发出开机命令后,冷料仓的骨料落入各热料仓室。各骨料和粉料各由称量斗内电子称计量,随后投入拌合之内,称量好后的热沥青随后喷入缸内。各种料搅拌后,形成成品,卸到料斗里,最后通过卸料闸门将成品料放到运输车上。骨料的运送、烘干、筛分以及粉料和沥青的输送是可控的、按周期进行。
沥青混凝土拌合站生产质量的质量主要体现在它的指标——稳定度和流值,而稳定度和流值表征高温时混合料的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实际上是反映沥青混凝土的材料强度和材料形成后变形能力的指标。所以我们控制混合料的质量应从如下主要方面做起。
一、矿料
粗矿料是粒径是2.36~25mm的碎石,需要在混凝土面层通过集料颗粒的嵌锁作用提供稳定性和通过摩擦力作用抵抗位移。这就要求它的力学性质应满足沥青混凝土技术要求,并且具有一定的形状(形状影响混凝土密实度,高温稳定性和路面结构强度)。要求粗集料是破碎后有粗糙表面和棱角的正方体颗粒。针片状含量低,集料间还有较高的内摩擦力。
二、细集料
细集料是指粒径在0.075~2.36mm之间的破碎岩石,矿碴和矿粉要求清洁干净,不含粘土和其他有害物质,应有可能的棱角从而增加颗粒间的嵌锁作用和减少集料间孔隙,增加混合料的稳定性。
三、沥青
在使用前检查沥青的各项指标是否符合交通石油沥青技术要求,包括针入度、强度、软化点、闪点,熔解度、含蜡量、薄膜烘箱加热试验指标。
沥青标号应根据当地气候情况选取,选用沥青标号越高,针入度越大,稠度越低。适用气温越低的地区,这样筑成的路面的低温抗裂性越好,但高温稳定性较差。通常根据层面的不同选用不同的型号沥青,表面层应采用较稀的沥青,以提高表面层的抗裂性能。而中、下层采用较稠的沥青以提高其抗车辙能力。沥青的稠度越高,针入度PI指数越高,路面的高温稳定性和抗车辙能力越强,但温抗裂性差。所以施工可以在石油沥青中掺加各种改性剂,以提高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搞裂性。含蜡量也应控制在3%以下,含蜡量过高,会影响路面的高温稳定和低温抗裂,也会影响沥青的粘附性。
四、配合比的控制
目标配合比的设计应从反复试验中选取,定出各级配的数量后,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从而确定各规格料仓的配料比例。经过给料时间先后顺序,使被加热的新矿料在干燥筒的燃烧口一端的出料口从内筒流到外筒内舱中,与同时到达的填充料等混合料经干搅,从卸料口排出,混合料进行筛分、调整各规格料仓和填充料的配合比,直至关键筛孔通过率与目标级配范围中值的误差在规定值内。
五、温度控制
在《规范》中,沥青加热控制在150~170℃,矿料温度比沥青高10~20℃,混合料出厂温度为140~155℃,沥青混合料成品料出厂温度直接影响摊铺质量和碾压质量,运输到摊铺机使用时,温度控制在135~150℃之间,最初碾压温度不能低于135℃,最后碾压温度不低于110℃,开放交通不高于60℃,生产过程中随时检测成品料温度,及时反馈给操作室,控好温度。
六、油石比控制
油石比是沥青混凝土中沥青质量和砂等添加料质量之比,是控制沥青混凝土的最重要指标,油石比过大,摊铺碾压后起“油饼”,油石比过小,混凝土料发散,碾压不成形,都属质量事故。
七、混合料的拌合
要求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住沥青,没有不均匀包裹现象,无花白料,无结块或严重离析现象,发现有烧焦碳化起泡和含水的混合料都要废弃,通常拌合时间为45~90S之间,每天、每周都要随时抽验料的各项技术指标,并报请工程师批准。(本文来自 南方路机搅拌学院)
跨越山海,共襄盛会。11月5日-7日,第五届IRF亚太地区大会和第十二届马来西亚MRC(MalaysiaRoadConference)暨展览会在吉隆坡隆重举办。
10月22日—23日,2024道路工程新技术交流会暨长安街大修工程15周年技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