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坚守生产一线30多年从装配工成长为高级技师带队完成150多项创新项目见证厦门工程机械行业崛起
他便是盖军衔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全国机械行业劳动模范郑龙枝
郑龙枝
1970年出生,中共党员,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服务配件部总经理助理、培训讲师,盖军衔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全国机械行业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愿望:我们的城市建设需要一批又一批的技能人才。我的梦想是,有更多的技工成为技能大师。我们在一起工作,创新的点子能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这就太美了!我们要不断挑战自我,让世界看到中国制造的卓越品质和创新能力。
初见郑龙枝身形略显瘦削穿着干净的白衬衫戴着一副无框眼镜给人一种书生气的印象修理装载机需要力量和经验
而他显得那么儒雅仿佛与油污和工具无关
一走进车间在一人多高的重型装载机轮胎边他双手稳稳抓住扶手身体轻盈地顺势往上跃动作连贯而熟练那一刻,记者才意识到别只看外表,他是个真正的行家
从最初的装配工到培训讲师、高级技师,从默默无闻的“螺丝钉”到令人敬仰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郑龙枝30多年坚守在生产一线,一步一个脚印走上“技能成才”之路。他是盖军衔的徒弟,老盖生前却一直叫他“郑老师”。30多年来,他经历了装载机从燃油机到纯电机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厦门工程机械行业创新锻造大国重器的崛起之路。
郑龙枝是盖军衔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
成长
报考维修电工专业
毕业后入职厦工
作为新时代厦门精神之一的盖军衔精神,深深影响着厦门人。在南极科考圈,连老外都知道有一位很牛的中国机械师叫老盖。
在一次分享会上,作为盖军衔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郑龙枝深情讲述他的师傅盖军衔追梦的不凡历程。他动情地说:“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努力做好每件小事,并在平凡中创造不凡的业绩,这就是我师傅盖军衔的伟大之处,也是他实现人生价值和梦想的途径。”
郑龙枝的追梦之路始于1990年当时他高考落榜心灰意冷地准备弃学找工作
然而,父母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方向:“家有千金,不如一技傍身”。在父母的建议下,他决定选择厦门市技工学校(现为厦门技师学院),学习一门技能,以便将来能自食其力。赶在学校现场招生结束前最后一刻,他成功报名维修电工专业。
为何选择这个专业?郑龙枝坦言,由于近视在他感兴趣的专业中只有维修电工专业对视力没有严格要求如今回首往事,他感慨道,选择厦门市技工学校,选择维修电工专业,赶上最后一天的招生机会,这一切都是冥冥中的缘分,让他在发展的关键时刻抓住了机遇。
20世纪90年代初,厦门的制造业和建筑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技能型人才需求极为旺盛。1992年郑龙枝毕业时,不少国企、大型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纷纷到学校“抢人”,其中就包括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工”)。他和班上另外两位同学一起选择厦工,并成功入职。
郑龙枝回忆起刚成为学徒时,师傅盖军衔曾对他耳提面命:“技术工人必须具备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但更重要的是要拥有高度的责任心。”作为盖军衔的徒弟,他亲身见识工程机械一道道难题被成功化解,师傅高超的技术和淳朴的秉性深深地影响着他。“一定要成为像师傅那样的技术能手”的想法,在郑龙枝心中深深扎下了根。
郑龙枝正在检视新定型设备的内部组件。
成才
几十年经验积累
练就“望闻问切”绝技
在厦工车间,一台最新型号的装载机正进行电路检修。不知为什么,机器的故障灯持续亮起。徒弟找不出异常,于是就把郑龙枝请过来。简单询问几个异常状况后,他立即判断出问题出在收音机配件上。把收音机拆卸下来一检测,果不其然。
如今郑龙枝已练就“望闻问切”的本领几招就能够判断出机器问题所在
这样的“人肉测试仪”,靠的是几十年的千锤百炼。进班第一天,郑龙枝便紧跟在师傅后边,一点一滴、一招一式地学,从最基础的布线开始学起。基本技能要领掌握了,他又从设备结构原理上开始下功夫。只要有空闲时间,他就蹲在机器旁,拿着设计图一点点对照实物,学习内部构造、工作原理,学习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及判断方法。
重型装载机和汽车具有相同的机械原理构建。在新机型上线前,郑龙枝总会拿着设计图,对照汽车原理各种研究。新机一上线,他已经对机器了如指掌。厦工的同事们说,厦工拥有国家级的技术中心,设计师虽多为资深专家,但在装配车间的那段时间里,电气系统的每一次研发都要经郑龙枝现场修正和实践验证。而经郑龙枝把关过的产品,合格率都是100%。
因此郑龙枝也被称为“设计师的修正器”是公司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者
2007年,郑龙枝负责公司出口伊朗的100台装载机的售后服务,由于海运途中盐水侵蚀,导致设备的电路系统出现问题。他迅速找到问题的根源,提出改造方案,为节省配件寄递时间,在伊朗各大机械配件市场采购零件。他对受损的部件进行修复和优化,最终成功解决问题,为公司在伊朗开拓市场打下基础,也为后来的电气系统设计提供设计范本。
郑龙枝还是“样板机”的设计者
2010年,他发现装载机的电路设计有线束过长的问题,既浪费材料又不方便安装,于是大胆地提出优化设计方案。由于涉及装载机全系列产品的改动,设计师存在不同意见。在师傅盖军衔的支持下,郑龙枝以结果说话,亲自改装一台机器,并抱着一大捆多余的线束说服设计师,获得技术改造项目的审批。这一调整在设备产量高的时候,一年可以为厦工节省1000多万元材料费用。
郑龙枝构思新一代设备的技术培训。
成绩
不仅负责产品技术升级
还承担培训教学工作
从1992年到2019年经过20多年的磨砺郑龙枝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成长为产品电气高级技师、销售中心培训总监、服务配件部总经理助理
他的奋斗历程诠释着技术工人追梦、圆梦的力量他精益求精的态度也得到师傅盖军衔的认可因此老盖生前喜欢叫他“郑老师”
在厦工的发展历程中,有一项纪录保持至今,在国内同行中也名列前茅,郑龙枝就是这项纪录的保持者——日常工作中,他独创“故障判断三步法”,利用平常制作的多种检测工具和专用挑线工具节省维修时间,实现快速判断,创造出日均百台装载机电气系统的检验调试维修纪录,保证出厂合格率达到100%。
如今郑龙枝不仅负责产品的电气技术升级还承担营销服务部门的培训教学工作肩负起培养新一代技术人才的重任
作为盖军衔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郑龙枝编写了《装载机电气设备维修》的教材,成为公司装载机电器维修的重要参考书。他还设计装载机电控变速箱测试仪,并在专业杂志上发表相关论文。
从业至今,郑龙枝带领工作室小组完成150多项创新项目,培训各类技术工种超5000人,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每当提到他的成绩与荣誉,大家总是感叹不已,甚至连他自己也难以一一列举。从市级到国家级的奖项不胜枚举,几乎涵盖他从事的每个领域。
在徒弟眼里,郑龙枝是最严格的师傅。他经常说:“什么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完全没有的事,我就怕他们不学,不好好学。”经郑龙枝手把手带出来的电气方面技术员、维修工、装配工,如今很多都成为国防及国家南极科考队等领域的工程机械电器技术人员。
注:本文图转载自天下集美公众号、厦门日报2024年9月24日A03版
11月26日-29日,Bauma CHINA 2024上海国际工程机械展期间,厦门厦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工国贸)以凝聚·融合&middo。
11月26日至29日,全球工程机械行业顶级盛会—bauma CHINA 2024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
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逐渐降低,对于工程机械来说,冬季保养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确保厦工机械设备能够在寒冷的季节里稳定运行。
11月26-29日,一年一度的全球工程机械行业顶级盛会——bauma CHINA 2024又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登场。
厦工装载机无论是国三或是国四发动机均配置有油水分离器。在装载机的柴油发动机系统中,油水分离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 二 一 发车!随着厦工股份总裁刘焕寿一声令下一批涂装喜庆中国红、整齐列队的厦工装载机浩浩荡荡驶出厦工焦作北方生产基地它们即将奔。
随着气温逐渐降低,装载机的暖风功能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让大家在工作中感受到温暖,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装载机暖风系统操作方法。
日前,一场全球工程供应链领域盛会——2024国际工程供应链发展大会暨展览会——在厦门隆重举行。
他坚守生产一线30多年从装配工成长为高级技师带队完成150多项创新项目见证厦门工程机械行业崛起他便是盖军衔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全国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