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1“铁鹞子”是西夏的精锐重骑兵,以发动自杀式冲锋出名,《宋史》这样描述“以铁骑为前军,乘善马,重甲,刺斫不入;用钩索绞联,虽死马上不坠。”这支部队最初是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亲军,后来因边地战事增多而被派出参战,屡胜辽、宋军队。铁鹞子往往被用于突入敌阵,骑兵与马匹之间“用钩索绞联”,人马皆披重甲,用骑兵方阵的形式发起致命冲锋。可以这么说,铁鹞子的战场表现犹如地狱罗刹。当整个骑兵方阵迎面冲来的时候,即便你杀死某个骑兵,死者也不会坠落下马,依旧保持冲击力向前。一个个策马狂奔的机友会战士,海啸一般向阵地砸来,无异于一块巨石扔进敌人阵地,硬生生砸出缺口来。铁鹞子大抵有3000人,分为300人编制的10队,各队由悍将带队,《儒林公议》里实录为“一妹勒、二浪讹遇移、三细赏者埋、四理奴、五杂熟屈则鸠、六隈才浪罗、七细母屈勿、八李讹移岩名,九细母嵬名、十没罗埋布”。既然这么牛气,为什么不多增加数量?打仗都在打钱,像铁鹞子这样的部队,更是耗费钱粮无数。一来成员的挑选、训练以及马匹的配备需要大量费用;二来“冷锻技术”出品的铠甲、兵器非常昂贵;三来西夏国力有限,能省就不浪费。因此,有材料提到铁鹞子有数万之多,很可能是把西夏其他部队误认为铁鹞子。不过,铁鹞子的威风并非永恒存在,当蒙古帝国的骑兵袭来的时候,他们没有逃脱灭亡的的命运。蒙古大军从1205年开始,22年里6次攻打西夏,每次都将西夏人按在地上摩擦,铁鹞子不再像巨石般地移动,而是被猎杀的对象。西夏抵抗蒙古,涌现出来的名将不多,最显眼的是“嵬名令公”。1226年,成吉思汗的大军渡过黄河,从东南方向逼近西夏首都——中兴府。西夏最能打的嵬名令公,率领10万主力救援灵州(今宁夏灵武东南),后来双方在黄河冰面上爆发激战。此战,铁鹞子尽数出击,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蒙古士兵先是用弓箭射击,弓箭用完之后,被迫与之爆发肉搏战。最终,以铁鹞子为首的西夏军被全数歼灭,但蒙古人也付出有史以来最惨重的代价,死亡人数占全军的1/10。嵬名令公无力回天,带领残部退回中兴府,第二年西夏投降被杀。为什么铁鹞子会灭亡?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西夏政权摇摇欲坠,仅靠铁鹞子并不能挽救大局,何况后期铁鹞子的战斗素质有所下降。另外,经过成吉思汗整编之后的蒙古军团,战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他们弓马娴熟、战斗欲望强烈。
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