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1设计思路: 在班级的区角里我设置了“建构区”,里面放置了大小不一的积木,孩子们常常在一起拼拼搭搭,有时候积木会变成城堡,有时候积木又变成了大桥……….一天孩子们因为对这些大大小小的插孔产生了兴趣,不停地来追问我一些问题,于是我想到生成这一节科学探究活动,让孩子们在一次次操作中发现积木连接方式不同带来的变化,从而培养孩子们自主探究、发现总结的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发现积木连接方式不同产生的变化。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能力。 活动准备: 积木每人5块、蛇宝宝动态视频。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自由拼搭积木。 你把积木拼搭成了什么?你是怎么拼搭的? (分析:本环节让幼儿自由搭建,感受积木不同的连接方法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体验积木的多变,为下面的活动做铺垫。) 二、游戏活动:积木变变变 1、变成一条蛇宝宝。 游戏规则:幼儿将手中的5块积木独立进行连接,变成一条身体连接在一起的蛇宝宝。 (分析:本环节让幼儿用仅有的5块积木自由搭建,搭建一条能连接在一起的蛇宝宝,引发搭建的兴趣和热情。) 2、变成一条长长的蛇宝宝。 (1)、幼儿4人一组尝试将积木连成一条长长的蛇宝宝。 交流:你是怎样把积木连接在一起,变成长长的蛇宝宝? (分析:本环节引导幼儿在操作构建中,通过比较发现积木不同的连接方法可以使蛇宝宝变得更长的秘密。) (2)、小结:积木连接的孔越少,蛇宝宝就越长。 3、变成会动的蛇宝宝。 (1)、观看视频,发现蛇是会“扭动”的。 (2)、幼儿分组操作,尝试连接积木的不同方法。 交流:你是怎样让蛇宝宝动起来的? (分析:本环节幼儿尝试用硬硬的积木构建一条会“扭动”的蛇宝宝,进一步激励幼儿大胆探索尝试,寻找出能让蛇宝宝会“扭动”的连接方法,体验成功的快乐。) (3)、总结:两块积木只要连接一个孔,蛇宝宝就可以扭动了。 三、幼儿相互交流积木的奇妙变化。 四、收拾整理积木。 活动反思: 从活动的实施过程来看,我发现孩子的兴趣很浓,这可能来源于两点: 一、活动的材料来源于幼儿生活 积木是孩子身边常见的玩具,大家几乎每天都会接触到,对它的玩法、性能比较熟悉、了解,操作的时候我发现每个孩子都能发挥自如,拼搭出不同的物体。 二、多次操作活动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 现在的孩子对什么都很感兴趣,都愿意动手去看看、摸摸,好奇心特别强,而这节科学活动正好满足了他们爱尝试、爱探究、爱玩爱动的特性。操作中我设计了三个不同要求的小游戏,幼儿在我的引领下,一次次操作总结,自主发现规律和隐含的秘密,最终得出积木连接方式不同会产生奇妙的变化。
收回